Skip to content

[HK]21-张雨菁-MS @ HKU

基本背景

GPA 3.70/4 (rank 79/195)

IELTS: 6.5 (5.5)

交流:2023.7 NUS计算机学院Summer Workshop (A+) & 2024.8-12 UC Berkeley BISP学期交流 (GPA3.88/4)

科研:一个CCF-B会议的workshop poster

实习:2024.6-8 腾讯CSIG商务实习(暑期)& 2025.2-4 韶音产品实习(日常)& 2025.4-8 腾讯WXG产品实习(暑期)

联系方式: zhangyj2021@mail.sustech.edu.cn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zhangyujing

写在前面-PM的升学/求职记

从我的背景介绍可以看出,我已经和计系的朋友们走向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笑),在写这份经验的时候,我也纠结了非常久应该把自己放在升学还是就业板块,虽然我的最终去向是读硕士,但所有的选择(选硕士项目/申请实习)都是围绕就业而做的,这篇文章也会主要分享我的升学历程和实习申请。我一直觉得自己的选择和心路历程在计系乃至整个南科大都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事,但是作为飞跃手册编委会的一员兼飞跃手册忠实读者,我仍然相信每一份经验都值得被分享,希望我的升学/求职经验对大家有帮助,特别是对同样想求职产品经理的朋友们。

升学申请结果

最终去向:MSc IDT @ HKU

录取结果及timeline(申请的都是授课硕项目,以下是截止到4.17的结果):

  • Offer(6):

    • CUHK CS: 10.8submit-11.20offer (港新top的cs项目,offer来的非常早)

    • HKUST TLE:10.14submit-11.18interview-12.13offer (我申的唯一一个有面试的项目)

    • NTU SPML: 11.14submit-2.25offer

    • HKU IDT:10.24submit-2.25offer (是保底项目,但也是和我职业规划非常match的项目)

    • NTU MSIS: 1.30submit-4.1offer (很晚才发现这个项目,其实和我的职业规划很符合,但是申的晚了导致offer下得也晚,错过)

    • HKUST IT:10.16submit-4.16offer

  • Rej(2):

    • NUS CE: 10.3submit-10.13rej (随手一申,大部分生源都是3+1+1,rej合情合理)
    • NUS EDI: 10.2submit-4.11rej (原本的first choice,但是从24年十月一直养鱼我到25年四月才给我rej的答复...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 No Reply(3):

    • NUS Mcomp: 1.22submit
    • HKUST BDT: 10.20submit
    • CUHK SEEM:10.30submit (疑似申晚了,不过seem和我的匹配度也不高,优点是学费便宜)

我为什么想当产品经理

对于我这个83%e的超绝enfp来说,放弃做码农这件事情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最终有两大原因让我选择做产品:

  • 兴趣

    我在本科期间其实做了很多大大小小的project,有的是搓硬件,有的是搭网站,有的是跑模型.....当然,看着这些proj完工是一件非常有满足感的事情,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并不是一个对钻研技术非常有热情的人,大多是得过且过,完成功能拿到分数之后也不会想着挑战新技术去优化。

    比起钻研技术,我更感兴趣的是用户体验和功能设计之类的事,研究用户的痛点和产品的定义、设计prototype、思考如何让用户体验更好、和不同的人沟通协调......诸如此类。

    在我大二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对这件事的兴趣,所以在参加的NUS Summer Workshop里选择了UX Design这个分支,在听lecture并做相关项目的过程中确认了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最后这个项目也为我的求职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 性格

    我个人一直的观点是,要选一份能把自己性格能力最大化的工作。作为一个热爱社交、一天不和人说话就会emo的大e人以及精力充沛的校园活动组织者,我认为产品经理这样更综合、对沟通协调能力要求高的工作是更适合我的选择。

我的申请季

1. 港新项目选择

  • 地区选择

    我选择香港/新加坡主要基于两个点:

    • 费用:

      虽然从我的背景看起来参加了很多交流活动,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满世界跑的人,但我其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镇做题家,大学参加的两个交流项目是我至今唯二的出国活动(这里特别感谢学校的机会和父母的支持)。所以,虽然我很喜欢美国校园,但是作为一个target回国就业且绝对不读phd的人,考虑美硕的费用后快速地放弃了这个选项。

    • 认可度:

      在排除英美等费用高昂的地区外,可选的就剩欧陆/港新,基于我目前坚定回国就业的诉求,港新在内地的名气和认可度都是相对较优的选择,所以我最后选择申请港三新二(香港的三所:HKU, CUHK, HKUST,新加坡的两所:NUS, NTU)

  • 项目选择

    在项目选择上,我申请了港新大部分的cs/泛cs项目,准备了两套文书(一套for纯cs项目,一套for偏产品design的项目)。

    • 纯cs项目:cuhk cs, hkust it, hkust bdt, ntu spml, nus mcomp, nus ce
    • 偏产品design的泛cs项目:nus edi, ntu msis, hku idt, hkust tle
    • 本人心里的排名是nus edi > ntu msis = hku idt > 其他 (完全基于个人的职业规划和主观喜好orz)

2. 申请感受

如果你的gpa和我差不多或者更好,可以放心大胆地在港三新二里选项目,港新整体对南科大认可度比较高,工科的语言成绩要求也不高,而且不太看文书。唯一的trick可能是早申,尤其是cuhk等十月就放offer的项目,申晚了没位置了再高的bg也只能就此别过了。

3. 选择offer的逻辑

时至今日仍然觉得自己选offer的逻辑是非常小众、完全主观且基于个人情况的,在这里分享一下,但是可能无法提供太大的借鉴意义。

  • 拒绝了很好的cs offer

    首先,对港新申请有所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在收到项目offer之后,申请人只有大概两周的时间来决定要不要接受offer并提交天价留位费(港校大部分要一半学费作为留位费,大约13w人民币起步,新加坡学校会好一些,大约2~3w人民币)。

    所以在我十一月份就收到第一份来自cuhk cs的offer时,我拒绝了这份offer,因为我当时不想读纯cs的硕士,申cuhk cs主要是防止自己中途后悔方便跑回cs,面对迫在眉睫的13w留位费,我选择等待其他更喜欢的泛cs项目。

  • 纠结之后做出决定

    在我2025年二月底同天收到ntu spml和hku idt offer的时候,真正迎来了一波大纠结。

    当时其他项目的情况是:nus迟迟没有消息,ntu msis因为我申的比较晚,没这么快下offer。

    最后我选择hku的考虑是:

    • 项目课程设置

      我个人比较喜欢hku idt的课程设计,符合我一直希望硕士阶段多学点产品/商业知识的诉求,同时我认为对于我的产品求职意向来说,spml这样偏信号的方向对我未来职业发展帮助很小。

    • 暑期实习

      此时我已经收到了腾讯WXG的暑期实习offer,相比硕士去哪里、学什么,我更看重这份实习的成长以及转正机会,这时就涉及到硕士开学时间的问题:港校9月开学,新加坡8月初就开学,选择hku意味着我能多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这对于暑期实习是非常重要的(暑期实习的转正答辩一般设置在八月底)。

综上,我认为港三新二学校其实都在同一个tier,选择offer更多考虑了自己的喜好以及和职业生涯的匹配度,仅供参考:)

关于实习求职

这一部分会主要谈谈我的实习申请经验,会分成个人轨迹、求职通用经验、产品求职经验三个方面来分享。

1. 我的实习轨迹

我早早确定了一年硕+就业的打算(意味着硕士入学即秋招),所以整体实习规划都是基于这个打算之上的。

  • 2024.6-8 腾讯-CSIG技术产品商务培训生(base北京)

    大三下学期(2024.3)开始投递实习,原本投的产品岗,由于没有产品实习经验,大部分投递石沉大海,机缘巧合被CSIG打捞,通过四轮面试(一轮群面+一轮leader面+一轮hr面+一轮leader加面)后拿到暑期实习offer。

    实习体验很好,虽然做的不是产品岗,但是这一份大厂实习也为后面的求职提供了一份背书。

  • 2025.2-4 韶音-产品经理实习生(base深圳)

    大四下学期开学(2025.2)开始投递日常实习,目的是希望在暑期开始前刷一段产品日常实习,日常实习一般是两面(一轮业务面+一轮hr面),我陆续拿到了一些中小厂的日常实习offer,最后去了韶音。

  • 2025.4-8 腾讯-WXG微信支付产品实习生(base深圳)

    腾讯招聘的机制是一个大池子,开启“接受求职邀请”之后泡池子等着被捞就可以了,我在2025年二月初更新简历并开启“接受求职邀请”,二月下旬收到面试邀请,通过四轮面试(一轮mentor面+一轮leader面+一轮hr面+一轮面委会面)后拿到暑期实习offer。

2. 互联网实习求职通用经验(针对所有岗)

2.1 日常实习

  • 招聘方的逻辑

    在投递之前,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企业要招日常实习生?——当然是缺人干活。所以我们可以站在企业hr的角度考虑一下,公司现在这个部门需要人干活,我要招一个什么样的实习生呢?

    • 快速到岗 ——因为当下业务很缺人,如果你要是几个月后才来的话,不匹配我急着找人干活的需求。
    • 实习时间长——我不希望这个实习生来一个月就走了,最好能干得久,不然我一个月后又得招人。
    • 有经验——我现在缺人干活,如果Ta有相关岗位的经验,直接拿来即用就好了。
    • 学历——需要符合公司要求。(投开发/产品:南科大本科一般就够用;如果投算法、llm岗:大多要求硕博)
  • 作为求职者,我应该怎么准备?

    在日常实习求职领域,立即到岗+一周到岗五天+实习六个月 让你无法被hr拒绝!

    • 强调快速到岗

      日常实习其实不需要提前很久投递,就像上面说的,如果2月投递5月才能到岗的日常实习,收到的回复大概率会是“那我5月再联系你/你5月再投”,之后可能就没消息了。

      所以,在最早入职时间前一两周开始投就可以了,在给hr发消息的时候一定强调“可以本周到岗/可以立即到岗”

    • 留出一段充裕的实习时间

      对日常实习来说,最优的候选人是能实习六个月的,但是如果你不准备实习六个月也没关系,可以适当说长一些,比如预计实习两个月可以说能实习三个月,到时间离职就好了。

    • 包装项目经历/实习经历

      不要无中生有不要无中生有不要无中生有!

      “包装”的意思是可以放大项目中和某一职位匹配的地方,比如一个软件开发的项目想投递产品的岗位,可以多往需求分析、产品功能设计的方向靠靠。最后推荐用STAR法则写简历项目!(网上有很全面的教程,不赘述了)

  • 实习投递方式

    企业官网/boss直聘/实习僧/小红书招继任... (本人四种方式都实践成功过,神奇的世界)

    海投!不要觉得非常喜欢/非常匹配/准备得很好了才投,投几百份才有个位数约面是很正常的事情!😭

    本人海投到hr电话约面结果我完全想不起来我投过该公司

    有面试机会都去!免费的面试练习机会不要白不要啊!

    投递小trick:无论是boss打招呼还是发邮件求职都记得介绍自己经历+到岗时间+一周实习多少天+实习时长。

2.2 暑期实习

暑期实习和日常实习最大的不同是:暑期实习是有转正机会的,这就意味着暑期实习的面试难度和竞争激烈程度都要比日常实习大,不过大部分找日常实习的经验都是可以复用的,下面说几个暑期实习相较于日常特殊的点:

  • 为什么有暑期实习

    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很久以前企业只在秋招/春招通过面试的形式招人,但是这样明显很依赖于面试表现、同时堆在一起招聘的工作量也很大,所以企业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提前让求职者暑期来实习,实习表现好则提前给转正机会,既让公司有更多的劳动力,又能充分了解到求职者的工作能力,一举两得。

    站在应届生的角度看,在暑期做一段实习,如果成功转正则获得一份工作保底,秋招的时候可以(摆烂)更有信心和底气,如果转正不成功也多了一份实习经历,对秋招也很有帮助。

  • 暑期实习的特点

    • 时间更固定:和日常实习相比,对于到岗时间并不是很急,时间也比较固定,大部分暑期实习生会在6-7月到岗然后实习三个月左右(但是现在似乎也有偏好尽快到岗的趋势)。
    • 较为完整的培养路线:日常实习大多希望实习生尽快上手分担工作,暑期实习则更把实习生作为未来公司的一员,会有更完整的培养体系来帮助成长。
    • 转正机会:暑期实习最重要的一点hhh,大部分公司会在八月份开展暑期实习生的留用考核,会涉及到过往经历、整个实习期间的表现等等。
  • 暑期投递

    暑期的投递一般是在官网进行,每年二三月份开始就可以看到各大企业开放暑期投递的资讯了,多多关注感兴趣公司的招聘公众号,早点投递就可以早点开始面试,因为暑期的timeline一般拉得很长(有可能几周,也有可能两个多月),所以早早开始的话,后期不容易焦虑。

3. 如何找到一份产品实习

可能有朋友会好奇,产品岗求职不用刷leetcode和八股,是不是比技术岗容易?——答案是大漏特漏,当然也不是说产品难度更大,而是二者难的角度很不一样:个人认为技术岗难在比拼项目和硬技能,产品岗难在吃经验。

投递技术岗的同学大多是cs科班出身,或是电子等强相关的工科专业。而对于产品来说,求职者的专业大多五花八门,覆盖文科生商科生工科生,正如产品届名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书名一样,这就导向了岗位火爆、竞争多元化的结果。另一点是,对于技术岗,很多在校的专业课项目、科研经历都可以为求职加分,展现技术水平,但是对产品岗来说,学校的项目很难真正体现产品相关的职业能力,大部分东西都需要在做中学,所以能证明你有产品能力的一个主要方式就变成了——有产品实习经验。(是的,找一份实习需要你有实习经验,完美的闭环,但是当下求职市场就是如此,现在技术岗也有这样的趋势了)

下面是一些个人找产品实习的经验,仅供参考。

3.1 简历也是一份产品

一份简历一般分成如下部分:教育背景 - 实习经历 - 项目经历 - 校园经历 - 个人技能

作为产品经理,简历当然也是一份产品!不妨把用户设定为面试官,想想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关于简历要怎么排版、怎么写,小红书上有相当多的详细的经验分享(搜STAR法则写简历),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下面列了几个我觉得可以注意的小细节。

  • 控制在一页:求职简历(Resume)和学术简历(CV)是非常不一样的,CV往往需要列出全部的经历和发表刊物,两三页甚至更多也很正常,但是求职简历一定要控制在一页,让hr一眼就能看完,如果你是两页的简历,hr往往可能并不会翻到第二页。如果有多段实习经历/项目经历一页放不下,试试调整排版,或者选择最重要的几段放在简历上。

  • 加粗关键成果:起到一个醒目的作用,可以加粗你的关键产出和数据结果支撑,下面拿飞跃手册试一下举个栗子:

    “策划xxxx计划,吸引124位优质内容贡献者,项目所在GitHub仓库获得近300人收藏,上线以来成为校内升学就业首选参考工具。”

  • 个人技能和产品契合:相关的技能有 Figma/Axure/SQL 等,记得都加上

  • 简历命名:比较不被人注意的一点,网申/招聘平台申请一般会给你上传的简历重命名,但如果通过邮箱投递的话,简历的命名也是值得注意的,可以把重要信息在命名这里就写清楚,举个我自己的栗子:

    “产品实习-张雨菁-南方科技大学-立即到岗-实习六个月.pdf”

3.2 面试攻略

其实我也不确定自己在面试这一方面有没有发言权,只能从自己有限的面试经验来聊一聊。

  • 产品求职会有哪些类型的面试

    我将面试分成三种:群面、业务面、hr面。

    如果是日常实习,一般一面业务面、一面hr面就差不多了(大厂可能更多)

    如果是暑期实习,轮次会比较长:群面、业务mentor面、业务leader面、hr面,wxg还会多一轮面委会面,当然具体有多少轮要case by case,比如我今年面wxg暑期的时候没有群面环节,但总体来说会是4轮左右。

    • 群面:5-10人讨论一个问题并给出方案,个人很害怕的一种面试,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成熟的心态来应对群面,可能唯有多练...
    • 业务面:第一轮业务面一般会是你的未来mentor,第二轮业务面一般是组内leader。业务面会聚焦过往经历,考察一些产品基本功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方式。
    • hr面:到hr面了会轻松一些,理论上hr是整个招聘流程中最希望你成功入职的人(x 但也不是包过的,本人曾经面到hr轮次被刷sos)。和业务面相比,hr会更关注你过往经历中的成长和职业选择,判断性格/价值观是否和企业契合。
  • 自我介绍

    准备一段1-2分钟的自我介绍,快速cue一下教育背景和过往经历,说到经历的时候可以提一下和该岗位match的点(举例:面试一家出海企业的时候,在说完自己海外交流的经历后cue “我对出海、对国际化业务非常感兴趣,这也是我认为我会和贵公司的xxx业务高度契合的一个点” ),最后再表达自己对这份工作机会的兴趣和渴望。

  • 准备好一些“必问问题”的回答

    针对自己的简历,其实大概可以猜到哪些问题是必被问的,以我自己为例,我几乎100%被问下面这两个问题:

    • 为什么想做产品经理(我的专业、项目都更偏技术,所以面试官当然会想问这个问题)
    • 为什么想做产品,但是第一份实习做的偏商务(谁看我的简历都会有这个疑惑hhh)

    所以对于这些事先就能预判会被问的“必问问题”,建议提前准备好,千万不要在面试过程中出现说辞前后矛盾的情况。

  • 介绍一个项目

    这里还是墙裂推荐用STAR法则来介绍一个项目,同时对于产品求职的朋友,可以提前做好项目的思维导图,面试的时候共享屏幕来讲,这样面试官可以很快get整个项目的体系、你的逻辑归纳能力,问问题也更有针对性。

  • 提前对面试公司做功课,表现兴趣

    无论是自我介绍的时候cue和公司业务的匹配点,还是后面可能被问到的“你对我们公司xx产品有什么了解吗”,都需要我们提前做功课,去了解所要面试公司的主要业务、市场优势等等。

  • 心态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被刷掉也并不是说明你不优秀,可能只是和这个岗位或者这个团队的要求不是很匹配,多做复盘,然后快速move on!

碎碎念

世界很大,人生有千千万万种选择。在大学四年里我经历过迷茫、失败、苦恼,常常觉得life sucks。曾经也总是想,我没有竞赛没有大创是不是就落后了,我这学期考试考砸了是不是完了,科研毫无进展但是大家怎么都有这么多paper我是不是没救了......

但是想告诉所有朋友们,人生是不会完蛋的!!!大家都有不同的人生命题,本科生涯教给我最大的一件事是:早早放下peer pressure,拥抱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太焦虑的话就睡一觉或者吃点好吃的或者和朋友出门发疯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选择,希望我的经历对你有帮助!

如果想咨询/进一步交流/认识新朋友,欢迎联系我~